术语解析 |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指在一次灌水期间被农作物利用的净水量与水源渠首处总引进水量的比值,是衡量灌区从水源引水到田间作物吸收利用水的过程中灌溉水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十一五”我国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0。“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2015年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数据来源:《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 更多"灌水利用率"文章点击) |
节水灌溉
|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通过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实现精细灌溉,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上节选自《节水灌溉内涵、途径及技术特点》,更多学术论文请点击) |
节水灌溉产品质量现状 农村水利发展状况与科技需求 "农业北水南调虚拟工程" 灌区末级量水设施 |
ET农业灌溉水资源管理 河套灌区秋浇节水灌溉制度 世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 农田水位水稻灌排指标 |
玉米旱地节水灌溉技术 小杂粮黄豆节水灌溉制度 麦积区花牛苹果基地灌溉 更多“节水灌溉”文章 >> |
灌渠
|
古代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有坝引水工程漳水十二渠,蓄水工程芍陂,上世纪南水北调工程、引大入秦工程、韶山灌渠、红旗渠等都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著名灌溉工程。 |
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之灌渠的设计 引洪淤灌渠首工程引进流量的确定 西气东输非开挖定向穿越白灌渠实例 |
南水北调中线河渠交叉工程主要类型及渡槽类总体布置原则 沙漠粘土灌渠设计、施工 更多“灌渠”文章 >> |